中国故事受到更多中国观众喜爱、现象级剧集对国产电影冲击较大、中小影片拿不到排片多是影院“一日游”……在近日开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众多影视圈业内人士展开分享和交流,共话中国电影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相关资料图)
中国故事受欢迎
经历了三年的沉寂后,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全面复苏时刻。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6月11日15时,2023年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档期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亿元。
三年疫情过后,中国电影市场也迎来了新现象。有数据表明,2020-2022年,国产片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着较高比重。据中国电影公布的2023年1-4月主要经营情况,中国电影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影片共19部,累计实现票房128.48亿元,同比增逾70%。今年以来,全国票房前十的国产与进口影片均为公司发行,呈现出“稳中向好、加快复苏”的良好态势。其中,最近,“520”单日票房突破3亿元,刷新中国影史纪录;而“五一档”取得同档期影史第二位的票房成绩。
对此,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从观众和进口片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成因。“从中国电影产业化起步到现在,主流观众长大了大概20岁,再加上新观众的进入,他们对电影共情、共鸣上的需求更大,因此本土化故事更受欢迎。另一方面,海外影片,特别是好莱坞电影走向系列化,一直在延续原来的故事结构、 人物和特效,没有太大变化和提升。而国产片在情感上有更大共鸣,技术和导演创作能力手法都在不断提升,所以得到了观众的积极回响。”
尽快实现分线放映
国产片市场份额提高的同时,电影类型结构也在发生转变。光线传媒集团董事长王长田观察到,近几年主流大片、动画电影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王长田透露,目前他们集结了20多家公司一起做动画,希望每年能有三部动画电影上映,“我们现在已经规划的影片大概有二三十部,希望未来动画片在中国电影票房中能稳定地达到15%-20%左右”。
王长田还强烈呼吁尽快实现分线发行。“正常年景下我们一年有八九百部影片拿到发行放映许可证,但是能上映的大概只有四五百部。很多中小影片都是影院‘一日游’,拿不到排片,就是我们大一统的放映方式出了问题。分线放映说了好些年,操作起来也并不难。我觉得今年就可以做起来,也许年底就会成为现实。到时候观众选择空间大大提升,影院的上座率增长,探索性、艺术性的影片获得空间。”
推动内容生产应对冲击
今年《狂飙》《漫长的季节》等现象级剧集热播,其背后平台方获利颇丰,这让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看到了精品剧集的巨大潜力。他指出,面对剧集的冲击,国产电影不能像好莱坞那样拍续集、拼特效,而是要“拍人文、拍故事、拍人物”,以此来推动内容生产。
“现在主流观众对于中国故事,对于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共情和共鸣的需求增大了。”傅若清表示,“再加上国产影片的技术表达和导演的创作能力也都在提升,就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观众的需求。所以我们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说,国产电影也更能吸引主流观众。”
虽然国产电影的比例在最近三年大幅度提高,单片票房纪录节节攀升,人们对于好莱坞影片的兴趣似乎不再高涨,但这种市场的形成是处于疫情这个特殊的情境下,其基础并不牢固。
同时,由于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崭露头角并日渐壮大的中国市场,越来越多优质的国外影片也正在入驻。这些佳作既可以满足国内观众多样化的需求,也对提高产业水平和营收收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观众流失正是疫情三年之后影视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疫情不仅给电影产业带来冲击,也让观众的观影习惯发生改变,如何让习惯小屏观影的观众再度走进电影院,更多的优质内容影片仍然是核心。
“但故事总是有限的,好不容易有个好故事,如何才能真正发挥IP的长尾效应?”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坚定认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还是要走IP开发的道路。
AI时代的到来让电影行业也迎来新的风口。如何用技术为故事赋能,让故事的生命力延续下去,或许是未来电影发展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