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腾讯集中推出游戏方面的40余款产品及创新内容,以及多种游戏互动的跨界应用探索。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会上腾讯游戏系统介绍了游戏科技的跨界融合项目,尤其重点介绍了“全动飞行模拟机视景联合项目”、“游戏驱动机器人加速智能学习项目”、“云游长城”(时空版)、“数字中轴·小宇宙”、“数字藏经洞”五个游戏科技项目的最新进展。
“生发于游戏产业的游戏科技,不仅在不断革新游戏产品形态与研发方式,而且也有望为更多生产、生活领域带来新可能。” 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马晓轶表示,“随着各种游戏技术的跨界应用越来越多地涌现,游戏将有望突破既有产业范畴,迎来全新的‘第三次扩容’。”
(资料图片)
从游戏场景切入产业场景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技术突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持续的热议和极大的认知冲击。
“这种变化,游戏产业的感知尤为强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游戏与前沿科技一直处于一种紧密的‘共生关系’之中。”马晓轶说道,“在虚实融合的大趋势下,游戏与社会的关系也日趋紧密。生发于游戏产业的游戏科技,不仅在不断革新游戏产品形态与研发方式,而且也有望为更多生产、生活领域带来新可能。”马晓轶说。
比如,腾讯游戏将多智能体AI引入游戏场景,使AI在具备大约10的20000次方操作可能性的复杂环境中,学会像人一样感知、分析、推理和行动,具备复杂的决策能力。比较典型的,还有 PCG 程序化内容生成技术,经过5年的发展,游戏大场景的构建速度,已提升了100倍,这也为大规模的数字孪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据介绍,两年前腾讯游戏提出“超级数字场景”理念,开始自觉、有意识地整合游戏科技能力,启动了一系列游戏科技探索项目。
“我们尝试将多智能体AI,在游戏环境以及太空观测仿真环境训练之后,运用于中科院高能所的‘猎人星座’计划,让天文卫星具备智能组队观测的能力。”马晓轶介绍道。
在去年6月腾讯游戏推出了“云游长城”,综合运用了照片扫描建模、PCG内容生成、游戏引擎、云游戏等技术,首次将游戏技术应用于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之中,实现最大规模文化遗产毫米级高精度、沉浸交互式数字还原。上线以来,小程序浏览量已突破4000万人次,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22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卓越之星奖”。
今年4月上线的“数字藏经洞”,在游戏引擎、云游戏等技术上进一步加入游戏叙事互动,不仅生动再现了藏经洞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场景,也让公众可以“穿越”至不同时期的关键历史场景中,成为全球首个由游戏科技打造的“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上线首周已有超过1400万人次进入小程序,单用户最长体验时长达2.68小时,开创了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转化和呈现的新模式。
同时,在民用航空领域,腾讯游戏还与南航翔翼基于腾讯游戏CROS自研引擎,联手打造中国首个完全自研全动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这也是全球首次将游戏科技应用于民航工业软件领域。
据悉,全动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将为民航飞行员训练打造更真实、更灵活、更安全高效的训练场景,同时也能节省约50%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培训效率和品质。腾讯游戏表示,这个产品将在下个月正式发布。
游戏产业“第三次扩容”
在马晓轶看来,游戏产业的前两次扩容主要源于计算平台的变迁,从单机到网络,从PC到移动,每一次都带来用户数量大幅增长,属于游戏产业规模的量变。随着游戏技术跨界应用的不断涌现,游戏将有望突破既有产业范畴,迎来“第三次扩容”。
“我们需要跳出‘就游戏讨论游戏’的狭义理解,立足更广泛的需求,以系统和长线的投入,打造更丰富、更创新的虚拟世界和游戏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推动游戏科技的能力塑造与应用拓宽。”马晓轶说道,“现在的‘第三次扩容’则是质变,因为游戏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融入游戏之外的更多领域,成为一种更为通用的技术体系。”
在各种前沿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为了持续推动游戏科技的能力塑造与应用拓宽外,腾讯也在不断加大技术探索的步伐。
马晓轶举例说,在工程技术层面,腾讯游戏正在推进跟英伟达等全球多家顶级厂商的深度合作,尝试将游戏引擎和工具链打造成一个可以跨团队、跨公司协作的“联机游戏”,让更多人,甚至人和程序、人和PCG技术、人和 AI,都能一起在虚拟空间中协作,打造出下一代实时协作技术方案。探索基于自研引擎的模块化架构,把需要的性能模块,直接嵌入到地图等平台和工业场景中,以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