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市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不少人都感到担忧,“才六月就热成这样,七八月那还得了?”有关专家对此表示,受“厄尔尼诺”现象推升全球气温影响,今年或将超过2016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市疾控中心提醒,高温来袭,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中暑是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所致,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早期会出现头痛、头晕、多汗、心悸、体温升高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恶心、呕吐、痉挛、昏迷和意识丧失,甚至死亡。预防中暑,除了多喝水、清淡饮食、忌乱饮乱食以外,还要留意天气情况。在高温天气里尽量避免外出,如需在户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活动。此外,尽量选择轻薄、宽松透气的衣服,要注意防晒、降温,携带防晒设备等。市疾控中心专家还总结了一些关于中暑的误区,提醒市民注意。
误区一
仅夏天白天室外才会中暑
(资料图片)
白天太阳高照,容易中暑,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当生活方式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影响机体散热过程,导致体内热量短时间急剧增加,都可能诱发中暑。如有些地区夏季晚上气温也很高,有些坐月子的产妇或老人怕费电不开风扇空调,感冒发热用被子捂汗等,都可能引起中暑。
误区二
中暑出汗多,突然大量饮水
中暑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水里除了水分外还有钠、钾等电解质,出汗的同时常伴有电解质的大量流失。若单纯大量饮水,会导致人体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严重时可导致脑水肿昏迷。正确的做法应是少量多次饮水,最好服用补液盐或者淡盐水。
误区三
中暑发热,口服退热药降温
人体在大量出汗之后,会出现体温调节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此时服用退热药可能进一步引起出汗,加剧水和电解质丢失,从而加重病情。中暑导致的体温升高可采用物理降温手段。
误区四
擦酒精或擦清凉油来降温
中暑患者应避免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同时也不可用酒精擦拭皮肤降温,因为酒精可经皮肤吸收,给患者带来更大损伤风险。中暑是因为汗腺功能的衰竭,清凉油不能改善汗腺的功能,也不能调节体温,所以它给我们的清凉感觉对中暑并没有什么作用。
误区五
中暑不能打点滴
有人担心中暑时打点滴会出人命,实际上越严重的中暑症状越要尽早补液(打点滴)。若患者乏力明显,可能存在低钾血症,此时就不能单纯输注葡萄糖溶液,以免血钾进一步下降。
误区六
中暑可以通过刮痧缓解
刮痧其实是在对身体进行降温,对于轻度中暑者,刮痧会有一定疗效,但是对于重症中暑的病人,尤其是意识不清的病人,要及时送往医院,不要因为刮痧而延误救治。
(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